教学科研

我校盐池站发表长期科学观测数据

  近期,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下文称“盐池站”)站点观测数据的利用率,促进区域联网观测研究,盐池站以数据论文的形式共享了《2012-2016年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黑沙蒿灌丛生态系统通量观测数据集》,为不同时空尺度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沙区植被恢复过程和水分承载力评估是荒漠化防治的关键问题,关系到沙区植被组成结构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长期稳定性。此外,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固沙植被是否能够提供重要的碳汇功能也是学术界和行业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固沙植被生态系统过程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可为沙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助力林草碳汇提升,服务国家“碳中和”战略。

 

 

  我校盐池站长期面向国家需求,紧跟科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提前布局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工作。自2011年起,以典型固沙灌丛植被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碳-水-热通量综合观测体系,包括涡度协方差、土壤表面碳通量、微气象、地下水位、植物茎干液流和植物光合荧光等观测系统。原始观测变量超过200个,连续观测年限已达12年,积累原始数据量接近1TB。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分析,研制了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平衡、水量平衡、蒸散发及其组分拆分、植物资源利用效率等重要的生态数据产品。

 

 

 

 

  盐池站团队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提供技术培训1次,长期观测数据为当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团队开展相关研究打造了坚实基础。依托盐池站生态系统过程长期定位观测,累计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在Journal of Ecology、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Plant and Soil、Biogeosciences、Ecosystems、Catena、林业科学、植物生态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已支撑培养研究生30余人,青年研究骨干3人,荒漠化防治与荒漠生态学团队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创新团队。

 

  论文链接:https://www.plant-ecology.com/CN/10.17521/cjpe.2023.0001

  

  


Baidu
map